吾亦评
![]()
惠州,一男子多年前以17000一平买了一套房,万万没想到,如今开发商大降价,竟以7800元每平卖房,男子气炸了,立刻联系其他业主,要求开发商赔偿损失,开发商不得不停业整改。网友:房价有涨有跌很正常,房子涨价时,咋不见你们主动补差价呢?
李杨把手机摔在沙发上,指着屏幕对妻子喊:“你看!7800!咱们当初17000买的,这不是明摆着坑人吗?”妻子赶紧捡起手机,点开开发商的促销海报,眉头也皱起来:“这降价也太狠了,咱们月供都快赶上现在的房价了。”可她转眼看见儿子在旁边玩积木,小声说:“别当着孩子吵,刚放学呢。”
夜里儿子睡了,李杨蹲在阳台抽烟,秋风把烟圈吹得七零八落。他想起买房那年,父母把养老钱都取出来,妻子辞了喜欢的工作去做销售,就为了多挣点提成还房贷。现在倒好,每月工资还完房贷,剩下的只够吃泡面,连给儿子买个乐高都得犹豫半天。
第二天一早,李杨被手机震醒,业主群里炸开了锅。有人说要去售楼部拉横幅,有人骂开发商“吸血鬼”,还有人发了去年小区涨价时的截图:“那会儿有人加价20万买咱们小区的二手房,开发商咋不说给老业主补钱?”这话像根针,扎得李杨心里疼——是啊,当时他还跟同事炫耀“房子涨了50万”,现在想想,多可笑。
正愣神,对门老王敲门了。老王比他早买一年,单价18000,按理说比他还亏。可老王手里提着袋刚买的包子,笑着说:“小李,别愁了,我刚去物业问了,开发商降价的都是顶楼和一楼,户型小还朝北,咱们买的中间楼层、南北通透,本来就不是一个价。”李杨接过包子,咬了一口,热乎气顺着喉咙往下滑,心里那股堵得慌的劲儿松了点。
业主群里渐渐安静下来。有人发了小区的航拍图:人工湖的水波光粼粼,健身步道上有老人在打太极,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在做游戏。3栋的张阿姨说:“我孙子在小区幼儿园上学,老师特别负责,比我以前住的老小区强多了。”8栋的小周接话:“上次我出差,家里水管爆了,物业半夜派人来修,没多收一分钱。”
李杨突然想起,上个月暴雨,小区地下车库没积水,是开发商提前把排水系统升级了;前几天妻子生病,楼下药店的医生免费上门量血压。这些事儿,他以前没太在意,现在一想,心里暖烘烘的。
后来业主们没去堵售楼部,而是选了五个代表,包括李杨和老王,去开发商办公室谈。开发商经理拿出一沓文件:“确实是资金周转困难,降价的13套房是尾盘,想着尽快回款把小区西门的商业街建起来,已经签了合同的超市和药店下个月就能进场。”李杨他们留了个心眼,让经理写了承诺书,保证商业街年底前完工,还约定每月在业主群公示进度。
回家的路上,李杨给妻子打电话:“没要到差价,但开发商答应给老业主发一张2000块的商业街消费券,以后买菜买东西能用上。”妻子在电话那头笑:“这不挺好?刚儿子说想吃楼下新开的那家蛋糕,用券正好。”
其实房子这东西,涨了是数字,住得舒心才是日子。小区里的树长高了,邻居们熟悉了,孩子在楼下认识了新朋友,这些看不见的“好处”,从来没降过价。
总结:房价有涨有跌是市场规律,与其纠结账面数字,不如珍惜眼前的生活。小区的便利配套、和睦邻里、贴心物业,这些日常的温暖,才是房子真正的价值所在。理性看待涨跌,用心经营生活,日子才能越过越踏实。
(来源:每日经济新闻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