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东坡三度贬谪,逐次远行却逐次欢愉,揭秘“被发配”中炼成的顶级心态

惠州 更新于:2025-07-27 22:54
  • 寞爱寂
    苏东坡三次被贬,一次比一次远,却一次比一次快乐:原来顶级心态,都是“被发配”练出来的

    第一次被贬黄州,他摸着口袋说:“还好,还有钱吃肉。”
    第二次被贬惠州,他啃着羊骨头笑:“这可是‘烤羊蝎子’祖师爷!”
    第三次被贬海南,他嘬着生蚝大喊:“快!别让朝廷的人知道这儿有海鲜自助!”

    别人越贬越颓,苏东坡越贬越嗨——
    他不是不怕死,是**把“人生流放”活成了“舌尖上的中国”。

    第一次被贬,是因为“乌台诗案”。
    他写诗讽刺王安石变法,政敌抄家取证,一条条罗织罪名,差点砍头。
    最后皇帝开恩:贬黄州,不许领俸禄,自个儿种地养活全家。

    换别人,抑郁都来不及。
    可苏东坡一到黄州,先研究房价,再找菜场,最后在城东开块地,自号“东坡居士”。
    没钱买羊肉?没关系,弄点猪肉,慢火炖上,东坡肉诞生。
    白天种地累成狗?晚上写词:“大江东去,浪淘尽,千古风流人物。”

    他心里苦吗?当然。
    可他在《赤壁赋》里写: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。”
    翻译一下:**天不给我官做,却把风月都给了我,血赚!

    第二次被贬惠州,岭南蛮荒地,蚊子比猫大。
    他却写: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。”
    朝廷官员气得牙痒:我们想让你生不如死,你倒吃成了美食博主?

    第三次更狠——海南儋州,宋朝的“地球尽头”。
    他带够棺材上路,结果一到,发现当地人没饭吃、没书读。
    他立马开课讲学,教人打井种粮,还顺手成了海南文化启蒙第一人。

    苏东坡为什么越贬越豁达?

    因为他早就看透了:
    官位是别人的评价,日子是自己的。

    他不是没有愤怒,而是把愤怒煮成了汤;
    不是没有委屈,而是把委屈酿成了诗。

    三次被贬,一次比一次远,
    可他的心,却一次比一次近——
    近了烟火,近了百姓,近了真正的活着。

    所以啊,别总说命运不公。
    当你被生活“发配”到低谷时,
    不妨学学苏东坡:
    带一口锅,一壶酒,一颗不怕烂命一条的心,
    在风雨里,笑出声来。

    毕竟——
    人生如逆旅,他苏东坡,从来不当过客,只当掌柜。#苏轼#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